机器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杨仕明;李佳楠;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手术逐渐在多个外科领域崭露头角,其中在耳科领域,机器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也逐渐进入到临床应用。2024年作者团队率先成功完成了一例利用机械臂(OTOARM)和机械手(OTODRIVE)进行的人工耳蜗电极植入手术,该机器人手术系统以其匀速、慢速插入电极的独特优势,极大地提升了手术效果。本文旨在对此次手术进行总结,探讨机器人手术在人工耳蜗植入领域的应用价值及前景。
儿童助听后声场听觉皮层诱发反应阈和行为听阈相关性研究初探
Wong Cheryl;史文迪;李洋;王远;王永华;肖永涛;凃磊;目的 探讨在感音神经性听障患儿佩戴助听器后声场短纯音刺激听觉皮层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反应阈与助听后行为测听阈值在0.5、1、2、和4 kHz的相关性,为快速在清醒状态下客观评估助听器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15日于惠耳国际听力中心前来复查的轻至重度感音神经性听损的助听器验配的患儿27例(27耳),轻至重度感音神经性听障儿童,在测试频率0.5、1、2、和4 kHz使用声场短纯音引出助听后CAEP的P1波反应阈及对应声场行为测听阈值,并进行同体对比分析各频率相关性。结果 儿童的声场下短纯音CAEP P1反应阈及声场行为测听的助听听阈在0.5、1、2、4 kHz测试频率显著相关,r系数依次为0.825、0.766、0.583及0.610;在各测试频率上助听后声场CAEP和语频纯音平均阈值差依次为(6.30±8.27)、(3.52±8.86)、(2.41±9.84)、(1.67±10.83) dB HL。结论 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佩戴助听器的声场短纯音CAEP P1波反应阈值与声场行为测听阈值显著相关、差值小,声场CAEP可用于听障患儿进行助听后清醒状态下的客观效果评估,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不同年龄慢性中耳炎患者Ⅰ型鼓室成形术后咽鼓管功能变化与耳鸣的关系
李兴程;徐静;目的 探究不同年龄慢性中耳炎(chronic otitis media,COM)患者Ⅰ型鼓室成形术后咽鼓管功能变化与耳鸣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2021年1月到2023年12月收治的行鼓室成形术的COM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年龄分为A组、B组、C组,根据患者术前是否伴有耳鸣分为耳鸣组和无耳鸣组。比较COM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术后1周、术后3月、术后6月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sevenitem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ETDQ-7)评分、听力水平。分析耳鸣组临床疗效、耳鸣残障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组、B组、C组耳鸣的危险因素、ETDQ-7评分与耳鸣的关系。结果 术后A组、B组、C组ETDQ-7评分、听力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3月、术后6月,A组、B组、C组ETDQ-7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高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组与无耳鸣组性别、年龄、ETDQ-7评分、病程、气导听阈、气骨导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A组、B组、C组治愈率分别为60.00%、25.00%、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术后6月,A组、B组、C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组术后THI评分显著下降。年龄、ETDQ-7评分、气导听阈、气骨导差是影响COM患者耳鸣的危险因素。咽鼓管功能与术前耳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独立相关性(OR=1.95,95%CI:1.86~2.05,P<0.01)。结论 不同年龄COM患者鼓室成形术后ETDQ-7评分、听力水平均有所提高,咽鼓管功能与术前耳鸣显著相关,存在独立相关性,是影响患者耳鸣的危险因素。
飞行学员动静态视敏度与主观视觉垂直/水平线正常参考值探究
刘新月;黄靖;陈勇;刘京;王玉轩;田大为;目的 对飞行学员进行静态视敏度(static visual acuity,SVA)、动态视敏度(dynamic visual acuity,DVA)、主观视觉垂直线(subjective visual vertical,SVV)与主观视觉水平线(subjective visual horizontal,SVH)试验,建立飞行学员SVA、DVA、SVV与SVH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 选取健康男性飞行学员146名,分别进行SVA、DVA、SVV与SVH试验,分析SVA、DVA、SVV与SVH的试验结果并得出参考值范围。结果 146名飞行学员SVA平均值为(-0.30±0.02) LogMar,参考值范围是≤-0.27 LogMar,不同方向DVA差值的平均值均<0.1 LogMar,参考值范围均≤0.3 LogMar。SVA与四个方向中任意一个方向摇头时的DVA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VV的偏差角度为0.61°±1.21°,参考值范围为-1.37°~2.59°;SVH的偏差角度为0.40°±1.28°,参考值范围为-1.70°~2.50°;SVV与SVH的偏差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SVA与DVA之间的相关性与不同转头方向有关,在头直位下SVV与SVH不可相互代替。通过对飞行学员进行SVA、DVA、SVV与SVH评估并探究其参考值范围,为评价飞行学员的前庭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视动性眼震影响因素的探究
王瑞澎;朱晓全;闫小彬;王璐;陈珊;田大为;目的 采用前庭功能检查系统探讨不同环境亮度(180 Lux、0 Lux)、视靶方向(水平向左、水平向右)、速度(20°/s、40°/s)等条件下视动性眼震(optokinetic nystagmus,OKN)试验的差异,为建立飞行学员视动性眼震参考值范围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招募54例健康飞行学员,每名受试者均在八种不同试验条件下进行OKN试验,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OKN的影响。结果 视靶方向、速度为水平向左40°/s时,明室与暗室条件下增益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视靶方向、速度为水平向右40°/s时,明室与暗室条件下增益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暗室视靶速度为40°/s时,视靶水平向左与向右条件下增益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在明室视靶方向为水平向左时,视靶速度20°/s与40°/s条件下增益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明室视靶方向为水平向右时,视靶速度20°/s与40°/s条件下增益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暗室视靶方向为水平向左时,视靶速度20°/s与40°/s条件下增益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暗室视靶方向为水平向右时,视靶速度20°/s与40°/s条件下增益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明室视靶速度为20°/s时的不对称性值与在明室视靶速度为40°/s时不对称性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暗室视靶速度为20°/s时不对称性值与在暗室视靶速度为40°/s时不对称性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5)。结论 不同环境亮度、视靶方向和速度可能会对OKN试验产生影响。

期刊信息
创办日期: 2003年3月
主管部门: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融通医健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
刊期:双月刊
办公室电话:18911705157
Email:zhek301@sina.com
国内统一刊号(CN):CN11-4882/R
国际标准刊号(ISSN):ISSN1672-2922
行业动态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57